【江西日报】江西师大“五朵金花”竞相怒放
发布时间: 2013-05-29 浏览次数: 981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却神奇地诞生了多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发明纳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研制节能减排新材料——分子筛膜,只需1%的市场,一年就有几十亿元产值和几亿元利润;研发高性能汽油抗爆剂,被列为国家重大节能减排产品……
    
这个地方就是去年刚刚成为教育部和省政府共建高校——江西师范大学。近年来,该校科研工作始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对接产业发展主攻点,对“膜、布、剂、糖、湖”5个项目的研究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犹如“五朵金花”竞相怒放,成为江西科技创新一道亮丽风景。
追逐前沿科技 挑战世界难题
     
“膜、布、剂、糖、湖”分别指的是:分子筛膜、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汽油抗爆剂、单糖化学合成和鄱阳湖研究。记者发现,这“五朵金花”均具有世界级的水平。
     
燃料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生产过程中,酒精与水的分离是关键。世界上普遍采用共沸、吸附等手段,其能耗和分离成本却很高。2008年开始,江西师大首席教授陈祥树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节能减排新材料——分子筛膜及制作技术,实现节能40%80%。去年5月,这一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结论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成果产业化顺利推进,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校侯豪情教授,从事纳米纤维的制备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全球第一个研发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产品。这种布用作电池隔膜,既提高电池安全性,又延长使用寿命,一问世就受到人们关注。为了让成果产业化,他创办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大规模连续生产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世界领先技术。目前,年产2亿平方米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开工奠基。“今年底,我们的产品将推向市场。如果设计产能全面实现,一年产值将达到3040亿元。”侯豪情对此充满信心。
科技照亮市场 呈现广阔前景
     
紧贴江西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这是江西师大“五朵金花”独领风骚的原因所在。
     
面对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强劲趋势,该校副校长廖维林教授敏锐意识到,汽油抗爆剂开发前景广阔。于是,他率领团队研制汽油抗爆剂,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汽油抗爆剂产品及中间原料生产装置,产品纯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向国内外30家大型石化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如今,省政府将“汽油抗爆剂”产业化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
     
单糖化学合成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领域。江西师大以廖维林为学术带头人,完成20个糖类化合物合成研究,其中,5个产品中试结束、2个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多项成果有自主知识产权。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启动了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全国单糖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高地。
     
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江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意义。该校以鄱阳湖流域研究为己任,取得丰硕成果,并作为首倡者之一,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理念,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12年,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启新一轮研究热潮。该实验室人员说,现在,鄱阳湖南矶湿地野外综合试验站及各项系统正在建设中。今后,我们可以准确掌握鄱阳湖信息,权威分析趋势,及时提出建议。
引领科研创新 促进学校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优势特色科研,就没有优势特色学科,更难有优势特色大学。”该校校长梅国平教授说,一所大学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支撑是做不到的。一个老师不能用科研反哺教学,只能是“匠师”,很难成为“大师”。
     
基于这一思考,该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探索“科研兴校”之路,为“五朵金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分。首先,以引进培养高端人才为突破点,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其次,以完善激励机制为着力点,激发教师科研热情;第三,以对接产业发展为主攻点,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如今,该校已经构成“依靠人才建平台,建好平台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的创新之路
     
“五朵金花”竞相怒放,引领全校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近年来,该校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头”和省级科研平台,在全省率先获得以高校为牵头单位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011年,全校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突破1亿元;2012年,获批全国师范类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数分别居全国师范类院校第5名和第8名。(曹琪 本报记者 李文亭)

附链接地址: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3-05/13/content_216455.htm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地方,却神奇地诞生了多项世界级科研成果——
     
发明纳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研制节能减排新材料——分子筛膜,只需1%的市场,一年就有几十亿元产值和几亿元利润;研发高性能汽油抗爆剂,被列为国家重大节能减排产品……
    
这个地方就是去年刚刚成为教育部和省政府共建高校——江西师范大学。近年来,该校科研工作始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对接产业发展主攻点,对“膜、布、剂、糖、湖”5个项目的研究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犹如“五朵金花”竞相怒放,成为江西科技创新一道亮丽风景。
追逐前沿科技 挑战世界难题
     
“膜、布、剂、糖、湖”分别指的是:分子筛膜、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汽油抗爆剂、单糖化学合成和鄱阳湖研究。记者发现,这“五朵金花”均具有世界级的水平。
     
燃料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生产过程中,酒精与水的分离是关键。世界上普遍采用共沸、吸附等手段,其能耗和分离成本却很高。2008年开始,江西师大首席教授陈祥树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节能减排新材料——分子筛膜及制作技术,实现节能40%80%。去年5月,这一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结论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成果产业化顺利推进,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校侯豪情教授,从事纳米纤维的制备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全球第一个研发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产品。这种布用作电池隔膜,既提高电池安全性,又延长使用寿命,一问世就受到人们关注。为了让成果产业化,他创办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大规模连续生产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世界领先技术。目前,年产2亿平方米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开工奠基。“今年底,我们的产品将推向市场。如果设计产能全面实现,一年产值将达到3040亿元。”侯豪情对此充满信心。
科技照亮市场 呈现广阔前景
     
紧贴江西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前景,这是江西师大“五朵金花”独领风骚的原因所在。
     
面对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强劲趋势,该校副校长廖维林教授敏锐意识到,汽油抗爆剂开发前景广阔。于是,他率领团队研制汽油抗爆剂,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汽油抗爆剂产品及中间原料生产装置,产品纯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向国内外30家大型石化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如今,省政府将“汽油抗爆剂”产业化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
     
单糖化学合成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领域。江西师大以廖维林为学术带头人,完成20个糖类化合物合成研究,其中,5个产品中试结束、2个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多项成果有自主知识产权。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启动了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全国单糖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高地。
     
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江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意义。该校以鄱阳湖流域研究为己任,取得丰硕成果,并作为首倡者之一,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理念,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2012年,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启新一轮研究热潮。该实验室人员说,现在,鄱阳湖南矶湿地野外综合试验站及各项系统正在建设中。今后,我们可以准确掌握鄱阳湖信息,权威分析趋势,及时提出建议。
引领科研创新 促进学校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优势特色科研,就没有优势特色学科,更难有优势特色大学。”该校校长梅国平教授说,一所大学要培养一流的拔尖创新人才,没有高水平的科研支撑是做不到的。一个老师不能用科研反哺教学,只能是“匠师”,很难成为“大师”。
     
基于这一思考,该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探索“科研兴校”之路,为“五朵金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分。首先,以引进培养高端人才为突破点,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其次,以完善激励机制为着力点,激发教师科研热情;第三,以对接产业发展为主攻点,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如今,该校已经构成“依靠人才建平台,建好平台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的创新之路
     
“五朵金花”竞相怒放,引领全校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近年来,该校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字头”和省级科研平台,在全省率先获得以高校为牵头单位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011年,全校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突破1亿元;2012年,获批全国师范类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数分别居全国师范类院校第5名和第8名。